这个中部大省,也要“投靠”长三角

zz30fa8

时间 2024年6月23日 预览 5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2A045CV00

2024-06-22 23:16·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于北京

地处内陆腹地的河南,尽管和江浙沪隔着个安徽,却有个通江达海的愿景,并一直谋划着如何更好融入长三角。
6月13日,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对接活动在郑州举行,发起成立了“内河航运产业合作联盟”,旨在探讨内河航运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航运产业集群。
据了解,目前河南共谋划47个内河水运项目,总投资1416亿元,计划在3至5年内初步形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今年年内,河南计划新开工内河水运项目13个、总投资405亿元,预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
与此同时,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发文称,要补齐内河航运发展短板,推动相关省份共同参与,探索构建一条从西北内陆到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中原河海联运大通道”。
区域发展,历来交通先行。河南大学资深教授、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河南融入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内河航运的建设和发展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助推力量。
推动水运通江达海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关数据显示,河南境内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条,淮河、沙颍河、唐白河、沱浍河等河流均具有较好的航运条件。
同时,河南矿产资源丰富,产业资源承载空间大,适宜水运的货源充足,构建中原河海联运大通道被认为将促进中西部地区大宗货物在河南下水,有效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和质量,促进运输结构转型升级。
据了解,水运是成本最省、运量最大、速度较优、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据测算,水运的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
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预测,河南每年可通过铁水联运转运约4200万吨货物至东部地区,2035年沿线内河港口吞吐量将达到50亿吨以上,每年将降低170亿元物流成本,相较于现有运输模式每年可降低870万吨碳排量。
河南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建立曾表示,发展内河航运是进一步完善河南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关键抓手。
耿明斋认为,目前,铁路、公路、航空等国家枢纽基本建设已成型,相关投资已饱和,唯有内河航运尚未形成全国性中心枢纽。如今,随着公路物流成本的提高,水上交通越来越受到重视。
他说,对于河南省而言,发展内河航运有两条主要通道选择:一条是淮河干流,但辐射范围内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弱,对大宗商品货运的需求不足;另一条是位于淮河最大支流上的沙颍河,从沙颍河可以进入淮河干流,再通过淮河干流直通长江,能实现通江达海。
航拍河南周口沙颍河城市景观。图/视觉中国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原河南省交通设计院)战略院副院长郭文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提出了打造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强调要推动沙颍河、淮河等内河航运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河南提出了“推动水运通江达海”“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等重大战略决策,印发了《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同时,在多个重要场合,河南强调加快实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11246”工程。所谓“11246”工程,即通过3至5年的努力,完成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省港口年吞吐能力达1亿吨以上,航道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打造淮河、沙颍河、沱浍河、唐河4条通江达海集疏运通道,基本建成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南阳、商丘6个现代化港口。
河南周口中心港。图/视觉中国
郭文奇指出,纵观全国水运发展特点,空间上呈现由沿海向内河上游延伸的态势,随着安徽、湖北与河南邻近的下游航道提质升级,沙颍河阜阳船闸提升扩建,江淮运河实现通航,为河南省通江达海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加快内陆开放水运大通道建设正当其时。
郭文奇表示,河南大力实施内河航运联通工程,构建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络体系,一方面是突出河南承东启西的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加快航道沿线地区产业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推动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是把握全国内河水运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复兴内河水运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通道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目前,河南已初步形成沙颍河、淮河两条通江达海通道,经江淮运河、京杭大运河,向东南可达长三角港口群,向北可达连云港港口。
加速融入长三角
今年3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在郑州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合作的协议》。河南方面明确提及,重点加强航运方面合作,推动“中原出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地处中原腹地的经济、人口大省河南来说,积极联通同属长三角和中部的邻省安徽,无疑是加快融入长三角、开辟东向出海新通道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河南对于融入长三角的“执念”,并非“新鲜事”。
《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提到“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服务支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事实上,在这份以交通为带动、意在打通河南发展主动脉的重磅规划中,“长三角”一词被频繁提及。
上述文件提到,要依托太郑合、宁洛、沪陕等综合运输通道,发挥郑州、洛阳、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信阳等枢纽城市经济集聚效应,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加快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通道经济带。
文件还指出,依托京港澳、新亚欧大陆桥、太郑合、大广、宁洛等综合运输通道,以商丘、周口为主要节点,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无论是打造“中原—长三角通道经济带”,还是“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河南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
除了省级层面,河南各个地级市也在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
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实施的《新时代河南省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提到,“支持信阳打造河南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
又据“河南发布”消息,日前,《新建南阳至信阳至合肥铁路(河南段)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公示》在信阳市发改委网站发布。据了解,南信合高铁项目是西北通往长三角地区的一条重要高铁通道,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战略互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豫南地区快速对接长三角的便捷客运通道。
此外,上述方案还提及“推动信阳与苏州开展产业协同、劳务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合作”“因地制宜承接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