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持续大暴雨,造成多人死亡或失联,为何雨水很难排出去?

zzb9124

时间 2024年6月18日 预览 3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1613338855277106/

原创 2024-06-18 08:32·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自6月16日起,广东省梅州市受强降水云系影响,多地出现了大暴雨及局部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从降水量来看,梅州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平远县泗水镇24小时降水达369.3毫米,这一数字超过了许多气象观测站点的历史记录。


从受灾情况看,梅州市多个地区,如平远县泗水镇、仁居镇、东石镇,蕉岭县南礤镇以及梅县区松源镇等,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

截至6月17日,本轮极端天气已导致至少五人死亡,十五人下落不明,另有十多人被困。暴雨引发了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道路被冲毁,房屋受损,农田被淹,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多地也陆续出现断水断电情况。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已于6月17日10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当地已组织200余支队伍、9000多人投入抢险救援,省防总已调集18支抢险救援队伍、1835人、986台(套)装备抵达梅州,并派出3架救援直升机抵达受灾地区开展人员转移和物资投放,迅速开展转移受困群众和抢险工作。


这次广东梅州强降雨的成因相对复杂,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是强降水云系的影响: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等气象系统的影响,梅州地区形成了强降水云系,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主要条件。

二是残余环流的作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梅州地区可能受到了台风或其他天气系统残余环流的影响,这些环流为暴雨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水汽来源。


三是“列车效应”: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积起来,导致了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发生。这种效应就像列车经过时,一节节车厢带来的冲力和影响不断叠加,导致灾害加剧。

四是地形和地貌因素:梅州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如山地、河流等,也会对降雨的分布和强度产生影响。山地地形容易导致气流抬升,形成云团并产生降水;而河流的存在则可能影响降水的分布和洪水的流向。

梅州市域内的水系主要以韩江水系为主,其中梅江作为韩江的主源,在梅州市内流经多个区县,并与多条支流交汇。此外,榕江水系和东江水系的部分河流也流经梅州地区,共同构成了梅州市丰富的水系网络。那么,为什么梅州水系这么丰富,强降雨下为何水很难排出去呢?笔者认为:


一方面,此次降雨的强度非常大,无论是域内的居民区还是山川河流都经受着强降雨的煎熬,虽然域内水系丰富,但是河流水位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水位上升很快,在一定时间内河流的水位与居住区雨水径流的水位相差不大,因此排水不畅。

第二方面,梅州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多呈放射状分布,且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这种地形特点使得雨水容易在山间积聚,形成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也不利于水流的快速排放。


第三方面,从人为因素看,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速度的限制,梅州市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排水管道老化、破损、堵塞等问题严重。此外,有的区域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无法满足大强度降雨时的排水需求。有的区域硬化程度高,不透水面积增大,这些因素使得天然蓄水能力下降,导致强降雨时排水不畅,容易引发内涝。


为了应对梅州此次强降雨和内涝灾害,鉴于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排水系统是不现实的,因此短期看,一方面要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先进设备,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另一方面充分专业救援队伍力量,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着手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活秩序。


从长期来看,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理堵塞物,确保排水畅通,并在低洼地区和易积水路段增设排水设施,完善排水管道、泵站等基础设施,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标准,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满足大强度降雨时的排水需求。

同时,要通过建设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设施,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储存和净化能力,减少径流系数,缓解内涝风险。

#广东梅州暴雨已致5人死亡15人失联##广东梅州断水断电 正加紧转移群众#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