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之乡”海南万宁:八成槟榔树染病,产业也快“黄”了

zzc69bd

时间 2024年6月14日 预览 5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3A09QNC00

2024-06-14 08:36·第一财经·发布于上海

6月4日中午,小雨刚过,在万宁市槟榔协会一间简易的办公室里,谈起槟榔时,会长符西强怎么也打不起精神,面带愁容地告诉记者:“(万宁市的槟榔树)基本上都覆灭了,80%多的槟榔树都坏掉了。”
作为“中国槟榔之乡”的海南省万宁市,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还没有解药的黄化病还在这片土地上肆虐,让曾经郁郁葱葱的槟榔林变得满目疮痍,病树成片。
万宁全市总人口约64万,其中有一半的人从事槟榔产业。2021年,万宁槟榔全产业链产值超140亿元,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276.9亿元的一半还多。然而,随着黄化病不断恶化,这片昔日的“绿色银行”正在迅速缩水。
为了拯救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槟榔林,心急如焚的农户们穷尽了所有办法;万宁全市甚至还开展过“槟榔黄化防控大比武”;来自全国的行业知名专家多次深入林地为槟榔“把脉”。但这一切收效甚微,谈起这些农户们一个劲儿地摇头。
日复一日,槟榔树的病情越来越重。包括符西强在内的许多农户早已失去信心,任由他们亲手种下的一株株槟榔在地里自生自灭。
许多农户的命运正在随着槟榔产业的兴衰而起伏。一些农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尝试种植百香果、荔枝等其他作物来替代槟榔,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出路。
几乎“全死了”
海南人对槟榔有着深厚的情感,早在南宋时期,就有“琼人以槟榔为命”的记载。在万宁,槟榔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婚丧嫁娶的必备之物。走在万宁的村落里,记者看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空地,皆种有槟榔。
在万宁市和乐镇大山村村口,一家专卖槟榔鲜果、槟榔加工成品和饮料的简易小店,年过不惑的阿丽(化名)独自一人守着小店,由于村里客户有限,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悠然自得地刷着手机,偶尔准备一些特色搭配——捞叶,涂抹上由贝壳粉磨成的白色膏体,整齐地摆放在一旁,等待过路的客人。
阿丽家也种了槟榔树,但她店里的槟榔鲜果却来自海南乐东等其他市县。她解释,一方面因为万宁的槟榔开花结果较晚,另一方面这里的槟榔几乎“全死了”,还活着的果子“水分少,颜色差,又老又硬”。谈起自家地上的那一二百株槟榔树,她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都懒得管”。
给阿丽和槟榔树带来巨大打击的是一种被称为黄化病的植物病害。在万宁,许多槟榔树都遭到黄化病的侵袭。第一财经记者在万宁市和乐镇、长丰镇和万城镇采访时看到,大量槟榔树低垂着泛黄的树叶,有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光杆司令”。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缓慢降低槟榔产量的病害,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群岛、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得了这种病的槟榔,先是根部腐烂,叶子发黄、收缩变短,随后不开花,或开花不结果,即便结了果也会提前脱落。
在海南,黄化病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在屯昌县被发现,随后逐渐蔓延至万宁、琼海、琼中、定安、陵水、三亚等市县,目前在万宁、陵水最为严重。
阿温是万宁万城镇东方村人,他家目前种植的槟榔树有一亩多,共有100多株。2022年,他家的槟榔鲜果收入还有一万多元,但2023年只有两三千元,“今年估计几百块都不到”。
符西强的情况更为糟糕。他拥有两三百亩地,每亩大概可种125株槟榔,共有槟榔近三万株,但如今已无心照料。他向记者介绍,这些树几乎全都遭受了病害,即便还有未染病的,也只是挂着稀稀拉拉的果子,连雇人工采摘的费用都赚不回来。“我干脆就不要了,谁要摘自己去摘。”
大概在七八年前,符西强这三万株槟榔的鲜果年产量高达33万斤,即便当时的价格平均只有3元/斤,也能为他带来上百万元的年收入。但现在,由于不再打理,他在槟榔种植方面的收入为零。
符西强回想起过去的日子,那些与槟榔树共度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他亲手种下的每一株槟榔苗,都承载着他的等待和希望。但如今,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一株株倒下却措手无策。
包括符西强等多名受访者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早在20多年前,黄化病就缠上了万宁的槟榔树,最近几年,尤其今年以来越发严重。农户们用手掰开树干,发现里面爬满了虫子。
为应对黄化病,农民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如剪掉泛黄的叶子、施化肥、给槟榔打吊针、用无人机打农药、运来新的土壤、发现一株有病就连根挖掉防止传染等。然而,在被称为“槟榔癌症”的黄化病面前,一切皆徒劳。“没得治啦!”农户们说。
造成黄化病的原因,海南省林业局认为“原因非常复杂”,因素较多,但栽培管理不到位是首因:全省各地种植户普遍认为槟榔是“懒人树”,重种植、轻管理,民间习惯性地大面积连片种植,导致黄化病扩散蔓延加剧。
没赚到“大钱”
随着黄化病蔓延,当地槟榔的亩产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槟榔鲜果价格越来越贵。但一些从业人员看来,真正“赚大钱”的是“外地人”,当地的槟榔产业始终是“躺在”鲜果和初加工里赚取“薄利”。
全国九成以上的槟榔产自海南,而“海南槟榔半万宁”。槟榔产业是万宁的支柱产业,万宁槟榔生产地种植面积达到53.4万亩。全市有30万农民从事槟榔产业,他们近1/3的也收入源于此。因此,全国唯一的一个槟榔和热作产业局就设立在万宁,即万宁市槟榔和热作产业局。
但到2020年,万宁市槟榔黄化病发病面积就占到35.869万亩,占总面积的67.1%。根据《海南日报》此前报道,2014年,万宁槟榔鲜果产量达22万吨,到了2020年,万宁槟榔鲜果产量跌至5.64万吨。
而按照符西强的说法,目前万宁槟榔黄化病发病面积至少在42万亩以上。“整个万宁市的槟榔鲜果产量,现在一天不到50万斤,都不够我们一个加工厂吃饱。”他说,相比之下,以前高峰时,产量一天就有上千万斤。
符西强目前经营着一家已有十年历史的槟榔鲜果初加工工厂,拥有100多名员工,在万宁的槟榔初加工业中为中等规模。但他坦言,现在工厂的生意并不景气,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他解释,随着槟榔初加工工厂的增多,竞争日益激烈,仅万宁一地就有200多家类似的工厂。
在国内,海南的槟榔初加工产业历史相对深远,首家槟榔初加工工厂就诞生于万宁。随后,其他市县纷纷效仿,大量槟榔初加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4年,光是万宁市就有槟榔干果加工厂3000多家,琼海市、屯昌县和定安县则分别有2500多家、1000多家和近1000家。传统的槟榔加工方式多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农民,加工方式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小的加工厂只有数人,大的加工厂约200人。
槟榔的初加工过程相对简单,主要包括采摘鲜果和烘干两个步骤。工厂(部分工厂也种植槟榔)从农户手中收购鲜果后,经过简单的烘干处理后,去除多余水分,然后直接销售给如湖南口味王等知名品牌进行深加工,最终生产出槟榔产品。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